很多的運動都強調可以把身體練得看起來有力量,肌肉看起來結實、一塊一塊的,似乎如此人就會健康強壯有耐力。但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,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。東方太極氣功中的氣沉丹田、全身鬆沉方能使身體的內臟、筋骨強健,又減少損傷。
每每在新進同學開始上課時,就能清楚地看到他們的習慣和運動對身體造成的影響。其中跟我說身體抽筋了或呼吸很喘的學生,大部份很年輕,重點是來學拳之前都有一段時間的肌肉鍛鍊,所以他們看起來都很壯、很結實或是平時肩頸有很硬、很緊繃的情形。每當我提醒他們肌肉放鬆、不要控制抓緊時,他們往往站不到幾秒鐘就全身冒汗,腿完全支撐不住,甚至氣喘吁吁。這時,學生總是滿臉疑惑的追問我:「老師,為什麼會這樣?是不是我肌肉鍛鍊得不夠?」
我們先來想想,每當自己壓力很大或用力勞動後,全身肌肉筋骨(尤其是肩頸)緊繃時,人是不是很不舒服?很想去讓人按摩放鬆一下才舒服?所以,不管是運動或勞動,當我們不正確地使用身體,都會讓身體緊繃、重心上浮,呼吸變得越來越短淺,對內臟的精氣造成耗損。
太極拳是一門高深的武術氣功,它要求自然呼吸、全身放鬆,讓全身沒有一絲的緊繃控制以訓練筋的彈性,慢慢地身體重心會下沉至腳底、呼吸綿長。當重心全部鬆沉至腳底時,全身高度的鬆沉彈性能產生強大的內勁,再透過全身協調平衡的訓練和整勁而出的合力,這樣產生的內勁非常強大,又不易造成身體的損傷。當呼吸深長之後,消耗的體力越少、內臟藏精氣的效果越好,人就會精氣神俱足,神不外散,情緒平穩,神思清明。
所以,當學生問:「老師,那太極的內功要如何訓練呢?」
我總說:「放棄你的緊繃,捨去蠻力,從身到心的放鬆才是太極真正的力量。」